
我心向党 1921-2025/07/01
从灌县党小组到特别支部:
回望灌县建党初期的星火征程
1921年,南湖红船点燃的革命火种,照亮了中国前行的道路。值此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之际,让我们透过历史的镜头,回望中共灌县党组织创建的峥嵘岁月——那些在川西大地悄然萌发的红色嫩芽,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微观缩影。
暗夜星火
党小组在灌县的破土而出
1928年初,当全国革命陷入低潮,川西特委派共产党员干希宇回灌县(今都江堰市)建立党的组织,并指派共产党员张子玉以特派员身份到灌县一同开展工作。在赶赴灌县前夕,干希宇在成都偶遇曾共同组织进步社团、从事进步活动的同乡陈益帆,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交往后,三人便一同前往灌县。
在深入考察后,干希宇和张子玉决定发展陈益帆为党员,建立第一个党小组,开展秘密工作。1928年,陈益帆在自己家中(原灌县东南郊新民乡永桂村,今属都江堰市幸福街道永丰社区)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干希宇、张子玉、陈益帆三名党员组成了中共灌县党小组,干希宇任组长。从此,灌县有了中国共产党组织,灌县人民的斗争也开始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。

干希宇

陈益帆
斗争淬炼
在群众运动中壮大的红色力量
中共灌县党小组建立初期,力量非常薄弱。为了尽快发展党员、壮大组织力量,干希宇了解到灌县职业学校(今天马学校)具有党组织开展工作和培养党员发展对象的有利条件,经过考察后决定将党小组活动地点设在这里。党小组以此为依托,向进步青年教师传播进步思想火种,宣传俄国十月革命,宣传共产主义理想,宣传社会公平正义,为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有利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。
1928年1月底2月初,灌县警察所发布征收茶酒桌捐的布告,引发了茶酒商人的极端不满,声称将罢市反抗。党小组抓住时机,安排职业学校进步青年王用全、蒋澄中深入茶酒商人中间,将茶酒商人团结起来反抗,并以茶酒商人名义刻印传单,号召全县商人罢市,支持茶酒商人的斗争。最终这场斗争以“暂不征收捐税”而胜利告终,也扩大了灌县党组织在全县的政治影响力。1928年3月,灌县党小组吸收王用全、蒋澄中为共产党员。尔后,又相继发展付于天、欧阳开云为共产党员,灌县党组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。
组织健全
特别支部成立的里程碑意义
在全国革命形势推动下,灌县党组织的工作和党组织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。为适应形势和斗争的需要,灌县党小组决定筹建党支部并报请川西特委批复。经川西特委批复认为,灌县党组织应建立特别支部,由干希宇担任支部书记。1928年3月下旬,灌县特别支部在灌县北门外灵岩山上竹林寺召开了第一次支部大会,宣布中国共产党灌县特别支部正式成立,干希宇任支部书记兼工运工作,王用全负责组织工作兼学运工作,蒋澄中负责宣传工作兼学运工作,陈益帆负责农运工作,欧阳开云负责交通工作。
中共灌县特别支部的成立,标志着灌县党的组织机构逐步健全,领导人员的组织能力逐步提高,也是党组织由创建走向发展、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。
结 语
从1928年初灌县党小组的3名共产党员,到1928年3月下旬灌县特别支部成立时的7名共产党员,在短短数月之内,灌县的党组织从无到有,迅速建立并发展起来。 这颗革命的火种,在艰苦的环境中点燃,克服了重重困难,完成了从星火初燃到组织初具规模的跨越,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7月1日,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,更是对无数像灌县早期共产党员那样的革命先驱的致敬。他们在黑暗中点燃的星火,早已汇成照亮中国的万丈光芒——这束光,将永远指引我们在新征程上砥砺前行。
主办 | 都江堰市档案馆
总编 | 张科
主编 | 付岷霞
编辑 | 王冬梅 周洁
- 上一篇:已经没有了
- 下一篇:年鉴